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漫评丨T-4教练机失事,“日本式救援”再现低能与冷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8:52:00    

从一个总面积约1.58平方公里、最大水深约18米的人工蓄水池里捞一架失事飞机、救两个飞行员,需要多长时间?

5月14日下午15时许,日本航空自卫队一架T-4教练机从爱知县小牧基地起飞,刚刚飞行了两分钟,信号就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坠入距基地仅13公里的犬山市一处名为“入鹿池”的人工农业灌溉蓄水池中。接到多名目击者报警称“有疑似飞机的物体坠落”后,当地警方和消防部门展开救援和调查,在风和日丽、水波不兴的情况下,直到两天后的5月16日晚间,才找到部分飞机“碎片”,发现了“一些看起来像是机组人员的东西”。

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特别记者招待会上这样通报救援进展时,立即就有记者指出,使用“东西”一词来描述飞行员遗体是不合适的。中谷元的话迅速引发舆论挞伐,他不得不在一个多小时后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道歉并纠正失当言论。

“严谨”到慢腾腾的救援,不“严谨”到冷血的措辞,“工匠精神”的耀目光环却遮不住失事T-4教练机上根本没有装黑匣子的“滑天下之大稽”,于是又得靠“躬匠精神”这一传统艺能来蒙混过关……然而,问题远远不止于此。

公开报道显示,T-4中型双座教练机是日本航空自卫队为数不多的自研装备,长13米,宽9.9米,最大速度约0.9马赫,航程约1300公里,也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特技飞行队“蓝色冲击波”的表演用机。该机型不是第一次出现事故,早在2000年7月,两架“蓝色冲击波”的T-4教练机在训练后返回基地时,坠毁在宫城县山区,造成三名机组人员死亡。2019年,T-4教练机因发动机故障引发全机队大修,而这次失事的飞机恰属完成改装的“安全认证机”,且当日起飞前检测记录显示各项指标正常,坠落前也没有检测到紧急信号。

还有消息披露,日本航空自卫队经常把T-4教练机当作联络机使用。失事的这架T-4教练机上有两名飞行员,一个是已积累480多小时飞行经验的29岁二等空尉,另一个则是拥有1170小时飞行经验的31岁一等空尉,他们从爱知县小牧基地起飞,计划前往宫崎县的新田原基地,而后者刚刚驾驶一架F-15战斗机从新田原基地转场至小牧基地。由于这架1989年制造的T-4教练机没有配备飞行数据记录器或语音记录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黑匣子”),机上两名飞行员到底是谁在驾驶都弄不清楚,失事原因更是永远成谜,日本航空自卫队不得不暂时停飞所有196架同型机。

种种乱象,暴露出的是整个日本自卫队在装备维护、人员训练等方面日积月累的敷衍了事,以及纪律松懈废弛现象的屡见不鲜。仅2024年一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就曝出冒领潜水津贴、非法处理机密信息、与防务承包商川崎重工勾连收取贿赂等多个丑闻。近年来,除了自研武器,日本自卫队引入的“鱼鹰”倾转旋翼运输机、SH-60K巡逻直升机、UH-60JA型多用途直升机、F-35战斗机、F-15战斗机等机型也多次发生坠毁事故,累计造成20余人死亡。

面对重重内部问题,日本的政客和将军们不是“亡羊补牢”,而是继续“掩耳盗铃”,一旦出现问题,相关部门不是积极查找原因、解决问题,而是遮遮掩掩、得过且过,试图将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仍在执着于紧跟美国的军事霸权扩张步伐,从不断调增防卫预算,加大安保防卫领域投入,到千方百计突破“和平宪法”框架,不断掏空“专守防卫”原则,已严重背离和平主义路线。

延续多年的日本官僚体系的傲慢惯性,暴露出日本财阀政客们始终视底层为“工具”“东西”,对其生命安全根本就漠不关心。此情此景之下,日本自卫队的基层官兵除了充当军工利益链上的耗材,沦为政客军事野心的祭品,还能有什么别的命运呢?

文字:王粲

漫画创意:王粲

漫画制作:钱韦如

来源:中国军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