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万达控股集团:让剧毒废料蝶变,身价每吨万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7:01:00    

■编者按 民营经济是山东发展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民营经济兴则山东兴,民营经济强则山东强。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推出“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媒体报道,生动讲述民营企业的发展故事、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以及一系列惠企政策举措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的双向奔赴故事,营造尊商重企良好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敬请关注。

在位于东营的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控股),一场绿色低碳循环再利用的产业革新正在上演,企业用一根根银色管道,把剧毒废料变成了市场疯抢的“香饽饽”。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这个传统石化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走进山东宏旭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仓库,MMA产品区的景象让人瞠目:1000吨现货的标牌旁,5000吨的待生产订单数字格外醒目。“客户都是带着现金来排队预约,现在下单得等下一批生产线了。”公司销售主管李治中指着实时更新的生产电子数据如数家珍。这种用在手机屏幕、医疗用品上的高端材料,正是万达控股“变废为宝”的杰作。

虽然现在是抢破头的宝贝,可在五年前却被视为避之不及的“危险分子”。剧毒的氢氰酸作为丙烯腈生产中的副产品,严禁异地运输和储存,过去企业只能将其送进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当时利用氢氰酸来生产MMA能卖到上万一吨,但技术却被少数几家国外大企业把持。”山东宏旭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海忠介绍,在企业敏锐捕捉到MMA市场的巨大潜力后,随即组建专项科研团队,从催化剂体系反应工艺到纯化技术进行全链条攻关。

“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我们就像在黑暗里摸索。”周海忠回忆,研发团队历经上千次试验,终于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氰酸、丙酮氰醇、MMA一体化生产工艺,让剧毒废料在密闭管道里完成了华丽变身。

“从剧毒副产品到生产救命药的奇幻变身背后,是公司产业链上下协同、科学一体的真实写照。”周海忠自豪地说,循环经济模式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益,更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兼顾。凭借原料循环利用、毗邻港口码头和物流园区等优势,万达控股的MMA产品一投产就占据了市场主动权。

近年来,万达控股围绕高端绿色化工和新材料,形成了上下游紧密联动、科学一体的高端石化产业链,年销售收入从5年前的953亿元到去年超过1300亿元,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在传统产业里把每个环节做到极致,废料堆里也能挖出‘金矿’,这就是新质生产力。”万达控股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尚吉永说。

(大众新闻记者 杨珂 李广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