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发展势头良好 仍需持续创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05:20:00    

【财经论语】

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业表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其中又以新能源汽车表现最为“亮眼”。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量1562.1万辆,同比增长12.5%,销量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增长势头更为突出,上半年累计产量696.8万辆,同比增长41.4%;销量连续多月超过百万辆,上半年累计销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我国汽车销售总量的44.3%,显著超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制定的2025年达到20%左右的目标。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新车注册登记量占比44.97%,截至6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689万辆,占汽车保有总量的10.27%。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高达75.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要原因是产业能力的显著增强、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在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网联化与智能化等核心部件和技术方面都形成全球领先的竞争力。依托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我国汽车企业也形成相对于国外汽车企业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其次,品牌影响力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在省电、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都形成一批市场高度认可的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呈现向知名品牌集中的特点。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持续扩大,被越来越多的国外消费者认可。此外,国家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的持续实施,进一步释放出国内购车潜在需求;国内车企加强国际市场的多元化开发,对保持出口持续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一些风险和挑战也需要加以关注。首先,内卷式竞争仍然存在。为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消费承压的影响,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采取降价的方式促进销售,2025年上半年降价车型超过一百款,降价幅度高达数万元。内卷式竞争造成我国汽车产业利润下滑,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低于整体工业利润率。较低的利润水平不但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而且还可能造成一些车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从而牺牲产品质量、影响产品安全,破坏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其次,技术变革面临挑战。新能源汽车由新能源、数字技术领域的颠覆性创新所催生,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技术仍在快速发展之中,比如,电池固态化技术、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就是当前国内外发展的重点。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虽然目前在电池、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上处于世界前列,但如果不能持续进行创新并保持优势,就有可能在新的颠覆性技术出现后落入下风。再次,国际环境变化也带来不小挑战。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一些主要汽车生产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设立非关税壁垒,不仅加大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挑战,而且影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典型的新质生产力,具有技术密集,市场潜力大、市场规模大,产业链和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当前与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保持国际竞争力,要不断加强新技术创新,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前沿技术领域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会同供应商、高校、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创新,为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创造应用场景,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化步伐。推动新技术领域技术标准的制定,针对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加快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引导企业加强自律,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国内消费潜力的释放,进一步完善居民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农村地区的充换电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继续实施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行之有效的提振消费举措。推动国际市场开拓,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加强新媒体传播、赞助体育赛事、参加国际车展等形式塑造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有序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保持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先优势。

(作者:李晓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