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湖南郴州中院一纸判决引爆全网——西藏自治区原副主席王勇因受贿2.71亿余元被判死缓!这位曾把国家工程当“提款机”的巨贪,用16年蛀空重点工程,最终在法庭上迎来了人生的权利终结符。

权力变现:16年疯狂敛财路
经法院查明,2007年至2023年间,王勇的贪腐触角从民航西南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延伸至贵州省机场集团董事长、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长。凭借职务便利,他将工程承包权变成私人印钞机,累计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2.71亿余元,每一分钱都刻着权钱交易的烙印。
死缓背后的免死金牌
面对特别重大损失的天量受贿,死刑判决本无悬念。但转折藏在判决书的关键字眼里:
- 重大立功:提供其他案件关键线索获查证
- 犯罪未遂:部分受贿行为未得逞
- 主动交代:坦白大部分未被掌握的犯罪事实
- 积极退赃:部分赃款及孳息已被追回 当这四张"免死金牌"叠加,冰冷的法槌最终敲定:死缓,终生剥夺政治权利,全部财产充公!

庭审现场的权力崩塌
2025年5月15日的庭审现场,检察机关证据链条如利剑出鞘。王勇在最后陈述中当庭认罪悔罪,声音穿透40余名人大代表、媒体记者及群众的注视。那一刻,2.71亿堆砌的权力堡垒轰然倒塌。
判决书墨迹未干,追缴令已然下达——不足赃款将继续追索直至清零。当2.71亿贪腐金额与死缓判决同时出现在天平两端,司法的刻度究竟指向何处?公众的质疑声浪中,一个更严峻的命题浮出水面:工程招标监管的铜墙铁壁,能否挡住下一个"王勇"?
来源:央视新闻 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