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记(空荡荡的村庄)
原创 村妮 来源/城市不远乡村不近公众号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段时间呆在我的村庄的感觉,那就是“空荡”。曾经多么热闹有人气的村子,现在无比的空荡。我不敢去想再过几年,我的村庄,我的巷子会是什么样。我更不敢去想再过二十年,母亲这代人离世后,我的村庄,我的巷子又会是什么样。
村庄的宜居性,并没有带来村庄常住人口的增加,甚至是稳定。当农村没有好的就业项目,农民没有基本收入保障的时候,农业的主导地位只会越来越降低,原生态的农产品、农副产品只会越来越稀少,农民会继续逃离农村,农村的人口会持续地下降。留守农村的主体永远是“老弱病残”。我们建设新农村、美丽乡村的同时,如果不解决农民就业的问题,那么无论是新农村还是美丽乡村终究都只是泡沫,都只是个空壳子,一挤就碎,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二十年前农村的幸福指数还是很好的,即便物质与精神生活条件比较简单,农村生存环境还比较差,但至少那时的农村还没失去自己的精神气质:农村熟人社会散发出的温情、农村常住人口结构的丰富性与稳定性还在、农村在农业社会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与民间文化还在很好地践行。
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农村似乎只剩下一个越来越漂亮的空壳子,徒有其表。先是传统精神文化的没落甚至是消失,再者是农村一代人的自然消亡,农村人口的各种迁离,伴随的还有传统乡村人际关系运行规则的改变,从人情社会慢慢地向经济社会转变,也就是以前通过互助的形式来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变成通过金钱购买劳动力的方式来替代。但农村现在也面临的是劳动力的短缺,尤其是男性劳动力,即便是用金钱购买劳动力,在很多时候,都难以找寻到合适的人。因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多在外出打工,只有少数的劳动力留守在村子里。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口增加,伴随的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县城买房。他们看到村子里居住的人越来越少,预估到村子的未来,所以也是选择逃离。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县城房价居高不下。当全国一二三县城市普遍下降,而小县城的房价却并没有下降甚至是些许上升。总有好多经济学家说不要在三四县县城买房子,看来他们的判断还是有一定的片面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