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总经理刘翔因个人原因于4月15日离任,副总经理贺敬哲代任总经理职务。
这一变动正值公募行业高管变更密集期,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4月16日,年内已有66家公募机构发生114人次高管变动,涉及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岗位,创近三年新高。
光大保德信基金总经理刘翔因个人原因离任
根据光大保德信基金发布的公告,该公司总经理刘翔因个人原因辞任,由副总经理、首席运营总监兼首席信息官贺敬哲代任总经理职务。

公开履历显示,刘翔拥有丰富的金融行业经验,他曾在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多年,先后担任过盐田支行外汇会计、国际部经理以及香港代表处代表等职务。此后,他转战招商银行总行,担任同业银行部境内银行室客户经理。投身公募行业后,刘翔先后在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要职,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和管理经验。
2020年7月起,刘翔担任光大保德信总经理,任职时长近5年。在此期间,他带领公司经历了管理规模的高光与回落。Wind数据显示,光大保德信基金的管理规模在2020年四季度末达到历史峰值1068.57亿元,但此后持续波动下行,至2024年末公募管理规模已回落至757.36亿元。
代任总经理贺敬哲:光大体系内的资深人士
接棒刘翔的是光大保德信基金的副总经理、首席运营总监兼首席信息官贺敬哲。公开资料显示,贺敬哲在光大体系内任职超20年。

据披露,贺敬哲,2001年10月至2005年8月在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历任中兴路营业部电脑部经理、信息技术部技术管理经理;2005年8月至2021年1月在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历任信息技术部技术管理经理、信息技术部运营维护管理处副处长、信息技术部系统运行处处长、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兼系统运行处处长、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信用业务管理总部副总经理、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资产托管部总经理。2021年2月,贺敬哲加入光大保德信基金,现任副总经理、首席运营总监兼首席信息官。
可以看到,贺敬哲的技术背景与刘翔的市场经验形成差异,其“首席信息官+首席运营总监”的复合背景,未来能否推动公司战略转型备受关注。
公司产品业绩分化显著,权益类产品规模下滑明显
公开资料显示,光大保德信基金成立于2004年4月,由光大证券和美国保德信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分别持有55%和45%的股份,是业内知名的合资公募基金公司。公司旗下产品线丰富,涵盖了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等多种类型的基金产品。
从产品业绩来看,该公司旗下产品业绩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固收领域凭借长期积累的投研优势,形成了多只业绩稳健、规模领先的标杆产品;权益类产品虽存在部分明星基金表现突出,但整体规模偏小且业绩两极分化。截至2025年4月16日,由权益投资总监房雷管理的光大产业新动力A近一年净值增长率为57.11%,规模为0.65亿元;而光大国企改革主题A同期收益率为-6.11%,规模为1.95亿元。固收领域,光大中高等级A近一年收益率达22.11%,在同类产品中表现突出;但权益类产品如光大核心资产混合A近一年净值缩水15.42%,跑输业绩基准。
从管理规模来看,光大保德信基金近年来面临一定的挑战。截至2024年末,公司公募管理规模已较历史峰值缩水近30%。其中,权益类产品规模下滑尤为明显,从2020年四季度的216.08亿元下滑至87.96亿元,缩水近六成。
年内公募高管变更密集,已有114位高管出现变动
值得关注的是,光大保德信基金总经理的变更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公募行业高管变动频繁,尤其是中小机构,高管人事变动更是常态化。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4月16日,年内已有66家公募旗下共计114位高管出现变动。其中,董事长变更11人,涉及6家公司;总经理变更30人,涉及16家公司;副总经理变更42人,涉及36家公司。
具体来看,今年3月公募基金高管变动尤为密集,当月高管变动人数达到61人,创下单月新高。进入4月,这一趋势仍在延续,截至发稿,4月公募基金高管变更人数已有14人,涉及7家公司。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除了光大保德信基金外,新沃基金、东方红资管、天治基金等均在近期变更了总经理。4月11日,天治基金发布公告称,原总经理许家涵因个人原因于当日离任,由董事长柴晓秀代任总经理一职;4月3日,东方红资管发布公告称,总经理张锋因个人原因离任,由公司董事长杨斌代行总经理职责;4月2日,新沃基金公告李钧离任总经理,由新上任的副总经理李曦代任总经理。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