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5月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开展护理义诊活动。记者从现场获悉,该院计划6月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护理门诊,由具有心理咨询和评估专业能力的护士提供诊疗服务。
从评估到治疗护理门诊守护心理健康
义诊现场,由临床资深护理专家出诊,围绕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为市民提供慢病照护、居家护理、妇儿保健、紧急救护等方向的健康指导。其中,不少市民在咨询儿童保健、睡眠及情绪障碍护理。

护理义诊活动现场 通讯员供图
“针对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现象,中山三院计划于今年6月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护理门诊。”中山三院儿科护士长秦秀群表示,若孩子出现睡眠质量下降、情绪低落、学习动力骤降或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家长可先通过护理门诊进行初步评估。
Transparency
视频请点击↑
秦秀群介绍,该门诊由具有心理咨询和评估专业能力的护士,重点聚焦青少年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障碍、睡眠问题及亲子沟通冲突等常见心理困扰,提供正念冥想、认知调整、放松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诊疗服务。护理门诊与医生的门诊相辅相成,根据患者需求动态协作,为青少年提供从评估到治疗的全流程心理健康支持。
记者了解到,中山三院已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的延续护理体系,目前已开设16个专科护理门诊,覆盖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母婴保健、伤口造口护理、静脉导管维护、临床营养支持等领域。
与传统医生门诊不同,护理门诊更注重“三分治,七分养”。中山三院护理部主任李慧娟解释:“医生负责疾病诊断与用药治疗,而护理门诊的核心是康复指导、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干预。同时,护理门诊重点在前期评估和筛查,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用药,则会转介到医生团队。”
对于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中山三院精神心理科护士长李冠英也表示,精神科护理需要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需求,这类干预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持续跟踪,远超传统门诊的范畴。
“近年来,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有所提升。”在李冠英看来,医护团队通过走进高校、社区、企业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筛查,帮助大家科学看待情绪问题,认识到寻求帮助就是减压的过程。

为义诊群众测量体脂 通讯员供图
从药房到病房智慧护理落地服务
广东是“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省份,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
在中山三院,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临床。中山三院护理部主任李慧娟介绍,智能病床系统聚焦患者个性化需求。患者可通过床边平板自主报告疼痛感受、手术认知等主观体验,系统同步抓取病史数据,自动完成疾病风险评估,并推送结果供护士核对。智能配送机器人则承担隔离病房与药房间的药物运输任务,保障物资高效安全送达,提升患者护理效率。
此外,患者能通过线上平台获取智能随访、护士上门等特色服务。高龄老人更换胃管、失能患者压疮护理,家属只需手机预约,专业护士即可上门。
病房还引入“虚拟护士”形象,护士输入文字内容后,系统自动生成虚拟人讲解视频,向患者直观演示疾病管理要点。“这种方式既减轻护士重复性工作,又提升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李慧娟说。
文|记者 朱嘉乐 实习生 汪姵辰
视频|记者 朱嘉乐 实习生 谢初宜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