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邱延波
京东和美团打起来了。不是“口水战”,更像是肉搏战。
刘强东已经亲自下场送外卖,还请外卖小哥吃火锅。可见,为了争取到外卖小哥,京东有多拼。
这场商战,表面是流量与佣金的争夺,实则关乎平台生态的重塑与用户心智的占领。京东高调杀入美团腹地,美团则以守为攻,针锋相对。硝烟背后,是双方对万亿即时零售市场展开的布局与争夺。

【从暗战到明战】
2021年,京东联合达达集团推出“京东小时购”业务,成为即时零售战略的起点。
2022年初,达达集团正式融入京东体系,双方深化即时零售合作。与此同时,美团则深耕外卖,优化“闪购”业务,试图从餐饮延伸至全品类零售。双方虽未正面交锋,但赛道已然交汇。
2024年,京东餐饮外卖业务悄然上线,佣金率定在5%左右,低于美团的6%-8%。此举直击美团核心痛点——商户抽佣过高。美团迅速回应,称网传高佣金不实,实际抽佣远低于谣言。

(图源网络:刘强东体验送外卖)
2025年2月京东外卖正式上线,祭出“0佣金”“百亿补贴”大旗,承诺为骑手提供五险一金,剑指美团骑手外包模式。美团则宣布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试图稳住阵脚。
2025年3月,美团加速“闪购”品牌独立,定位“30分钟送万物”,在App首页开设一级入口,与外卖并列。京东则加码“秒送”服务,覆盖餐饮、超市、日用百货等全品类,试图抢占用户心智。
2025年4月9日,刘强东请来访的李斌吃了顿京东外卖。李斌问刘强东:京东做外卖是认真的吗?刘回:认真的。

(图源网络:刘强东体验送外卖)
京东的“认真”,激怒了美团。4月12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公开diss京东:“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也不会是最后一家。”暗指京东做外卖是“狗急跳墙”“围魏救赵”。
王莆中暗讽等于率先开炮,把暗战摆到了台面上。刘强东迅速回应,呼吁聚焦骑手保障与中小商家帮扶,避免口水战。
4月15日“美团闪购”品牌发布,又内涵了京东:宣传内容提到网购送达速度时称“你的东东再等等”,配图为红底+一只狗,与京东App的标识相似。
4月21日,京东公开信暗指美团依仗垄断地位逼迫骑手“二选一”。美团否认“二选一”。京东推出“超时20分钟免单”政策,双方围绕配送时效展开肉搏。

【从佣金之争到生态之战】
这场大战的导火索,表面看是佣金之争。长期以来,美团的抽佣率6%-8%,京东以5%甚至“0佣金”切入,试图撬动美团的商户池。美团迅速优化算法降低商户成本,试图稳住阵脚。
流量争夺是另一焦点。京东以全品类优势,试图将电商用户转化为外卖用户;美团则以餐饮场景的强黏性,反攻零售品类。
深层看,这场大战是双方战略突围的必然。美团外卖虽占据市场七成份额,但增长天花板已现。餐饮外卖增速放缓,迫使美团向全品类即时零售转型,“闪购”独立便是明证。然而,转型需巨额投入,资本市场对其盈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美团必须守住核心腹地,同时开辟新战场。

京东则面临电商主业的增长瓶颈。拼多多以低价策略蚕食市场,京东的“正品”标签虽深入人心,却难以突破流量桎梏。即时零售成为新蓝海,外卖作为高频场景,能有效提升用户黏性。京东以低佣金与全品类优势,试图撕开美团防线,重塑平台生态。
这场战争,不只是京东与美团的较量,更是平台经济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转折点。

【鲶鱼效应带动市场活力】
美团在外卖市场一家独大,固然构建了成熟的配送体系与用户习惯,却也滋生了高佣金、骑手权益缺失等顽疾。京东如鲶鱼入池,搅动市场,给商家与消费者带来新的可能。
美团的抽佣率6%-8%,让利润微薄的餐饮商家压力山大。京东的“0佣金”与“5%抽佣”策略,直接降低了商户成本。京东入局,美团被迫优化抽佣结构。
对消费者而言,竞争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京东的“百亿补贴”与“超时免单”政策,直接降低了消费成本。美团则加大优惠力度,推出“闪购”专属折扣。双方的较量,让用户不仅享受更低价格,还获得更好的服务。

对骑手而言,权益进一步提高。美团长期依赖外包骑手,社保缺失受到非议。京东承诺“五险一金”,倒逼美团跟进社保政策。有骑手称:“京东美团打起来,咱骑手的日子好过了!”
市场竞争的尽头,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生共荣。 京东与美团的较量,表面是流量与佣金之争,实则是对“科技向善”的检验。平台只有以用户为中心,优化服务、保障权益,才能迈向良性发展。
愿双方摒弃口水战,专注产品与服务,让商家获利,让骑手安心,让消费者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