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显示,“五一”劳动节期间湖南升温势头强劲,最高气温将飙升至35℃左右。随着紫外线强度攀升,做好防晒成为健康出行的必修课。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皮肤性病科及医学美容中心主任鲁建云特别提醒,科学防晒需从“选、涂、护”三方面入手,为肌肤撑起“安全伞”。
首先,防晒霜需要根据场景选择倍数。鲁建云介绍,城市游览选SPF30+、PA+++,高原、海边等强紫外线环境需SPF50+、PA++++,敏感肌优先物理防晒。物理防晒装备有宽檐遮阳帽、口罩、墨镜、透气防晒衣等,海边游玩可搭配防晒泳衣减少裸露。
在用量与频次方面,面部单次用量约1克(1元硬币大小),颈部、手臂等暴露部位足量涂抹;每2-3小时补涂一次,游泳或大量出汗后需立即补涂。在使用顺序方面,遵循“护肤水→精华→乳液→防晒霜→彩妆”流程,含防晒值的化妆品需叠加计算总防护力(如粉底SPF20+,需搭配防晒霜达到基础防护标准)。
耳后、发际线、手背、脚踝都是涂抹防晒时容易忽略的部位,穿凉鞋时需重点涂抹足背。高原地区紫外线强度是平原2-3倍,建议“防晒霜+物理防晒”双重防护,夜间加强修护。进行水上活动时,需选择防水抗汗型防晒,优先物理遮挡(如防晒袖套、面罩)。
晒后如何做到高效修复?鲁建云提醒,首先要即时降温,晒后尽快用常温湿毛巾冷敷,直至没有灼热感,避免用冰块直敷刺激皮肤;接着密集补水,缓解干燥,搭配保湿面膜(不含酒精、香精),保湿面霜;之后要使用舒缓产品修复皮肤屏障,避免去角质,使用美白性产品等,以免刺激皮肤,加重损伤。
防晒是全年必修课,五一期间需尤其注意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紫外线高峰时段,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科学防护+正确护理,才能让假期出行既尽兴又安心。
如果您有海边出行计划,优先挑选海洋友好型防晒霜,如不含氧苯酮、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等成分产品,兼顾自身防护的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一般来讲,不防水的防晒霜可以直接用洗面奶,防水的防晒霜需要用卸妆产品。应避免卸妆乳叠加洗面奶的双重清洁方式,从而对皮肤屏障造成破坏。出门前30分钟涂防晒,让成分成膜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