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图书馆成了暑假托管娃的好地方!家长坦言:比在家省心,比上兴趣班轻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9 12:5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金帅 通讯员 徐子淳 仇佳颖 文并摄

小女孩在看书

上午十点,杭州图书馆的儿童借阅区里,扎着双马尾的10岁女孩月月(化名)踮起脚尖,手指在书架的书脊上轻轻划过。阳光透过图书馆巨大的落地窗,在她认真的小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连睫毛的影子都清晰可见。

“妈妈说,图书馆比游乐场好,凉快又不会晒黑,还能做作业、看看书,涨知识呢。”月月用书签夹好读到的页码,大方地和记者分享着自己的暑期日程表:早上九点出门,步行十五分钟到杭图,刷读者证进少儿区;中午十二点准时回家吃饭,下午两点再背着小水壶出现在熟悉的靠窗位置,直到傍晚六点,爸爸下班了来接她。

这个暑假,杭城的各大图书馆里,像月月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们把图书馆当成孩子的“暑假根据地”,既能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又帮不少双职工父母减轻了带娃压力。

低年段孩子认识新朋友

“扎堆看书,不容易分心”

推开杭州图书馆儿童借阅区的门,首先撞进耳朵的是压低的童声。穿着蓝色背带裤的小男孩仰起头,指着绘本上的三角龙,身旁的妈妈正耐心解答:“这个恐龙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是用来更广泛地感知周围光线和动静。”旁边,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围坐在彩虹地毯上,对着绘本小声交流着故事情节。

记者发现,无论是书架间的通道,还是旁边专门开辟的阅读区,都坐满了沉浸在书海里的孩子们。年纪小的紧挨着家长坐,时不时指着插图提问;稍大的孩子则独自占据一方小天地,有的靠在书架旁,有的坐在地板上。

“比在家省心,比上兴趣班轻松。”在休息区刷手机的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今年暑假他和女儿心心(化名)在杭州图书馆度过的第三个星期了,每天早上吃完早饭,心心就喊着要过来看书,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待在家里,孩子总想着看电视、玩平板,来图书馆看看书挺好,还能认识不少新朋友。”张先生说,女儿昨天还把自己的贴纸分给了邻座的小姑娘,两个孩子今天一见面就亲热地打招呼。

张先生的工作比较弹性,早上由他负责陪伴女儿在图书馆,中午送到附近的爷爷奶奶家吃午饭,之后张先生就去上班,下午则由奶奶陪着继续在图书馆看看书。

而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图书馆更是解了燃眉之急。“我们夫妻俩都要上班,以前暑假只能请老家的老人来帮忙。”市民王女士说,孩子上三年级,能照顾自己,“现在每天早上我把他送来图书馆,中午我就在外卖平台给他点好午饭。图书馆的闭馆时间是晚上8点,我们下班来接完全赶得上,太方便了。”

采访中,多位家长提到图书馆的“安全感”,选择这里不仅因为有免费空调和丰富藏书,更看重“同伴效应”,“孩子们扎堆看书,不容易分心。”王女士说。

安静的阅览室

高年段学生努力刷题

“在这儿写作业效率高”

杭州图书馆的二楼自习室则与儿童借阅区截然不同。穿过玻璃门,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外,只能听到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轻响,偶尔夹杂着一些讨论的声音和椅子挪动的声音。

这里以高年段的学生为主,戴眼镜的大学生在复习资料上圈圈点点,中学生们正忙着做暑假作业。

马上小升初的小宇正对着英语单词本默写,左手边的番茄计时器显示“已专注45分钟”。他的头发剪得短短的,额前的碎发随着低头的动作垂下来,遮住了眼睛,他却毫不在意,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滑动,发出沙沙的轻响。“在这儿写作业效率高,”他头也不抬地说,写完最后一个单词,按下计时器站起身,“弟弟在儿童借阅区,那边比较吵,这里更安静,写累了就过去,和弟弟一起看会儿漫画,休息下。”

自习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暑假来图书馆学习的孩子,大多是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生。“他们都很自觉、很安静,有的会带个小计时器,学一两个小时就去走廊活动十分钟,比很多大人还自律。”

除了杭图的自习区,浙江图书馆之江馆的自习区也是暑假刷题的好地方。新六年级学生东东的暑假作业,大部分都是在之江馆完成的。西湖区、滨江区以及四大馆附近的许多家长,都不约而同把之江馆当成了家里的第二个书房。

“这边不仅可以做作业、看书,还有很多展览,娃如果做作业累了,可以去隔壁非遗馆看看展览,饿了还可以去负一层吃东西,真的是夏日托管娃的好地方。”东东的妈妈陈女士说,同小区的不少家长都把大一点的娃放到这里来。

安静的自习区

记者观察

当书成为伙伴,这个夏日宁静美好

夜幕低垂,杭州图书馆在喧嚣了一天后,渐渐归于宁静。

志愿者刘瑜推着装满图书的推车,在走廊间穿梭。她熟练地将散落的绘本归位,轻轻摆正歪掉的椅子,额角虽挂着汗珠,嘴角却始终带着笑意。她告诉记者,暑假里来图书馆的孩子比平时多出不少,仅童书区每天就要整理近千本书。不过,大部分孩子都很懂事,不仅自觉保持安静,有的还会提醒身边的大人小声说话。

刘瑜跟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男孩乐乐刚来图书馆时,总爱撕书角,工作人员多次劝说都无济于事。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小妹妹正小心翼翼地给书本套书皮,那一刻,他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跑过来对刘瑜说:“阿姨,我以前撕书角是不对的,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从那以后,乐乐每次看完书,都会主动把书放回原位,看到别人折书页,还会认真提醒:“要爱护书本哦,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

这或许就是图书馆独有的魔力。在这里,没有刻意的说教,孩子们却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借阅台前,工作人员正忙着给最后一拨人还书扫码,扫描仪的“嘀嘀”声与孩子们的告别声交织在一起。

“阿姨再见,明天我还来!”

“叔叔,这本《海底两万里》我能借一周吗?”

孩子们的声音里满是期待。

当电子屏幕不再是唯一的玩伴,当书架与书桌共同构成新的成长空间,那些在书页间流淌的时光,或许会成为孩子们长大后珍贵的夏日记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