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为什么上海这条路能决定全国超一半机器人的“毕业去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3:56:00    

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日前举行,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为上海在新征程上深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制定了“路线图”“任务书”。

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日前举行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全会多次提及“长三角”,并指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率先探索、形成示范,强调“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率先探索、形成示范。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深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要加强各力量各环节各领域高水平创新协同。加快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创新联合体,更好促进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强化产学研用协同、空间协同,提升园区创新要素密度浓度,锚定主导产业,深耕细分赛道,打响特色品牌。

持续深入落实国家战略任务,深化落实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深入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加紧谋划制度型开放升级版,着力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推动“五个中心”建设向纵深发展。

蓝图正化为行动,长三角协同创新的脚步越走越实。这股合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添足了马力。

创新协同 产业共进

上海普陀区武宁路,这条全长2300多米的路上,集聚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近千家科技创新主体。极具“含金量”的创新链链主身份,让普陀成为强大的磁极。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普陀区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因为全国超一半的机器人是从这里“毕业”上岗的。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说,该院承担国家级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任务,牵头建立中国机器人认证(CR认证)体系,承担了全国70%以上机器人产品市场准入认证服务。从上海到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研究院现已串联起超60%的上下游企业,将标准、认证体系转化为产业协同的“通用语言”。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之光文化广场科技馆内,小朋友与智能机器狗互动 图片来源:新华社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旨在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

今年以来,普陀区与江苏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泰州7个城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上个月,七市一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共同见证,深入实施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战略——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启动仪式在2025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大会上成功举行,推动跨区域创新协作进一步走向深入。

普陀武宁路迸发的创新“火花”,正是长三角科技协同活力的缩影。跨区域创新协作,让每一项技术能在长三角找到最佳转化场景。

6月初举行的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明确指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今,区域创新协同正结出累累硕果: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已实施三批共72项联合攻关项目;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超过578家长三角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集成电路等2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成势,占全国三分之一……

细分赛道 组团发力

上海开发“大脑”芯片和智能网联,江苏提供“心脏”动力电池,浙江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安徽再将它们组装成整车……在长三角新能源车的“造车版图”中,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形成了体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征的“4小时产业圈”。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长三角三省一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40%,全球占比超25%。据统计,2024年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整车整机及零部件出口额超1600亿美元。今年以来,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出海的良好势头得以延续。

位于合肥市肥西县的江淮汽车尊界超级工厂内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图片来源:新华社

锚定新能源汽车产业,长三角各地正以惊人的速度书写着进阶篇章。以安徽为例,2025年1至5月安徽全省汽车产量123.57万辆、新能源汽车61.33万辆,均创历史性全国第一;2024年汽车产业链营收突破1.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7%;合肥经开区、肥西县等产业高地集聚全球标杆项目;江淮、蔚来等企业以颠覆性技术重塑“智造”标准。

2021年5月,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成立,沪苏浙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响应,通过产业链联盟的方式优势互补。随后,长三角三省一市达成包括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等新的合作事项。

今年6月7日,长三角“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会、上海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江苏省汽车行业协会、浙江省汽车行业协会、安徽省汽车工程学会在第七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共同签订《成立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出海基地》合作协议。这标志着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全球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创新不是单打独斗,协同才能激发更大能量。这正是长三角科技创新发展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