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书香黄浦”:全龄友好的城市书房如何做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0:14:00    

在黄浦区,18.71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里有30多家大中型书店,还有许多阅空间星罗棋布。从福州路到南外滩,从老宅弄堂到城市书房,阅读的温度在黄浦不断延伸,浸润人心。

作为黄浦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核心示范区品牌,“书香黄浦”正用阅读赋能城市,让书香成为最具治愈力的公共文化符号,打造人人可及、时时可读、处处有感的“城市书房”。

一张书桌,读遍城市:共建共享“2+10+X图书馆服务体系”

黄浦区已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多元的“2+10+X图书馆服务体系”:

2个区级图书馆,更是国家一级图书馆。黄浦区图书馆拥有海量典籍文库和超大自习室,明复图书馆延续中国第一座公共科技图书馆的文脉。

10个街道特色图书馆,更是上海市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黄浦首创“1+N”模式,通过街道馆+文商空间,把阅读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X个阅读新空间,更是复合型多功能的社交场域。福州路上“24h城市书房”和上海书城,南昌路上“逆光226”无障碍友好指尖阅读,梧桐光影里思南读书会历久弥新,南外滩江畔“小东门·外萃丰”共享阅读漂流书架,洛克公园里“零距离家园”去“班味”心灵绿洲,车流熙攘中在大隐书局寻一处书香静谧……走入其间,有哲学、有音乐、有艺术、更有好故事。

一本书,一份陪伴:阅读成为心灵疗愈的通道

在“书香黄浦”,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情绪疗愈与社区支持的重要方式。

黄浦区图书馆的“幸福书单”,面向全龄段读者梳理列架情绪疗愈书籍,引导“自主式阅读疗愈”。

在豫园街道,图书馆变身“小候鸟”儿童的文化港湾,带动300多户家庭共同阅读成长,服务超2000人次。“作为上海老城厢里弄社区,近些年豫园街道有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融入社区。我们发现流动儿童不仅需要知识教育,更需要情感疗愈与社区认同。”豫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晶晶说。

打浦桥图书馆帮“星星的孩子”圆梦图书管理员岗位,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和自信平台。

五里桥“里滩书房”则成为新就业群体的“心灵休憩站”,一位时常到这里休息的快递小哥说:“这是我们小哥最喜欢的休息场所,读读书、疗愈身心。我在这里找到同行的诗集,很有共鸣,干劲更足了!觉得未来很有奔头!”

此外,“逆光226”无障碍书屋成为上海首家残疾人友好书店,这里不仅有无障碍的阅读环境,300余种盲文书、气味图书、触摸图书和残障作家的作品,更有残障人士亲手制作的文创。店长说:“公益售卖帮助残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常驻店的竹编高手表示:“书店的氛围很静很轻,可以跟自我独处,是很好创作空间,也是自我疗愈的过程。”

数字赋能,服务无界:智慧阅读触手可及

黄浦区图书馆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的阅读体验:

黄浦区图书馆官方公众号设有“云端数字资源库”,目前开放的15个库可浏览数据总量103TB;有“黄浦云书房”,总图书21920册,通过手机即可将喜欢的书籍借阅到家;更有“网上联合知识导航”,实现线上百问百答。明复图书馆创建“明复有声图书馆”,听读机辅助下的“音频听书”为阅读提供更多可能。

“黄浦图书馆x就创”品牌持续推进,扩充就业创业图书专架,持续为读者提供就创业政策服务和特色课程。一位创课粉丝说:“这里既是充电的平台,也是心理疏导平台,大家分享、沟通、碰撞,提供情绪支撑、抱团取暖。”

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图书馆从未如此贴近生活。正值4·23世界读书日暨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方研翔表示:“‘书香黄浦’城市书房,充分发挥‘2+10+X’区域图书馆资源,细分人群、丰富内容、周到服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阅读疗愈。让来到这里的每位市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一处慰藉,有一份归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