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淮南故事照亮城市未来
2025年伊始,一部名为《六姊妹》的年代剧迅猛席卷了荧屏。这部剧改编自作家伊北的同名小说,以淮南为背景,细腻且生动地讲述了何家六姊妹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命运起伏与悲欢离合。自播出以来,《六姊妹》也迅速成为了淮南人民茶余饭后热烈谈论的焦点话题。随着剧集的持续热播,电视剧的取景地也随之声名大噪,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打卡点。田家庵老北头那充满年代感的红砖厂房,如今已醒目地挂上了“何家老宅”的标识牌,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剧中的故事。九龙岗时光小镇也因剧集的呈现而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还有剧中反复出现的“淮南牛肉汤”,更是勾起了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美食文化的向往。不仅如此,我市还精心推出了“六姊妹文旅路线”,巧妙地将安徽造纸厂旧址、淮河大坝等现实场景与剧本中那些地标紧密串联起来,让观众们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剧中的氛围,体验淮南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六姊妹》成功带来了超出预期的文娱互动,在影视与文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当观众们跟随剧情的发展,在画面中寻找着自己所熟悉的淮河那悠悠流淌的河水、八公山那如梦如幻的雾霭、老街巷中弥漫的烟火气息以及亲切的方言时,一种浓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而在这其中,最让我深受触动的,却是作家伊北的那句“让故乡被看见”。在一则采访中了解到,作为淮南籍的作家伊北回想起当时剧组来淮南勘景的场景时,内心其实充满了忐忑与担忧。勘景期间,他一路陪着剧组穿梭于田家庵老城区的大街小巷、九龙岗铁路遗址的斑驳角落。在回京的路上,司机师傅的一句感慨——“我们淮南,憋得太久了!”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撞击在伊北的心头。这句话不仅说出了他多年来一直未解的困惑,更点破了他一直以来想表达却难以言表的心声。淮南的街头,如今高楼林立,比过去繁华多了,然而还不够。我们需要被讲述、被看见……
如今,《六姊妹》的热度仍在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部剧而关注到了淮南这座城市。受此影响,不少淮南的年轻人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有的拿起相机,记录下城市中那些被岁月遗忘的角落;有的创作诗歌、散文,用文字描绘着家乡的美好;还有的积极参与到城市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工作中,希望能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政府也借着这股热潮,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随着“六姊妹文旅路线”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他们漫步在淮南的街头巷尾,品尝着美味的淮南牛肉汤,感受着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他们对淮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被这座城市的热情和包容所打动。而对于作家伊北来说,用故事让故乡被看见,比任何口号都更加有力、更具感染力。
《六姊妹》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关于淮南的故事想要讲述,还有更多优秀的作品等着去创作。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淮南这座城市将在文化的滋养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而《六姊妹》也将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吸引着更多的人走进淮南,了解淮南,爱上淮南。电视剧不该只是故事,更应成为一把钥匙,打开被遗忘的历史褶皱……此专栏开设了投稿邮箱827060190@qq.com,届时芦村湾、安徽上甲、玉兔日化、花蜜家将为作者提供礼包一份。
配图 廖凌云 王兴华 王海兵 李晓东 杨兆永 陈波 周啸勤
柴茜茜 倪娜 倪军 徐金陵 徐泰松 徐斌 魏海燕 鲁晓聃
部分图片来源于安徽摄影家协会、淮南摄影家协会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