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份开始,潍坊市寿光西部的镇街迎来一个特别时刻:本地今年首茬胡萝卜陆续上市。5月16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益于长期以来积淀的产业优势和市场影响力,以及当地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被誉为“小人参”的胡萝卜,让当地各个环节都开启“增收”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梦想照进现实。

▲寿光市正宏蔬菜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宁宁(右)对即将出口的胡萝卜进行把关
潍坊寿光化龙镇务本村是出名的胡萝卜种植加工专业村,吸引了村内外一批青年才俊前来创业。当地集种植和加工出口于一体的企业接近10家,此时正开足马力,开展大规模加工运输工作。在寿光市正宏蔬菜有限公司自动化清洗车间,记者看到,一车车浑身沾满泥土的胡萝卜进入流水线,几分钟清洗完毕后被输送至加工车间,工人根据外观品质、个头等进行筛选,装进印有不同国家语言的纸箱,拉进恒温库短暂储存后再装车外运。公司负责人郑宁宁告诉记者:“今年价格还行,这几天每吨2500元左右,我们现在每天加工清洗100多吨,一部分通过港口发往国外市场,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中东国家。”

▲胡萝卜生产车间
“除了在本地种植,我们许多企业或种植大户还到全国各地租赁土地种胡萝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标准化生产体系,无论产量、质量还是出口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化龙镇为此赢得了‘中国胡萝卜第一镇’的美誉。”郑宁宁说,为走高端路线,公司改良品种,种子成本从几百元增至近两千元,农药化肥采用大品牌,实现零农残或低农残,亩产从4000多公斤增长到7000多公斤。
务本村党支部书记孙永志也有自己的加工出口企业,他牵头成立胡萝卜专业合作社,吸引本村100多户加入。据孙永志介绍,自5月初开始,本地首茬胡萝卜50多天就能完成上市,再过一段时间,他们要去位于国内其他地方的种植基地采收,一年到头极少有空闲。村党支部通过倡导“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村里的胡萝卜产量和质量后,一方面继续做初加工,一方面转向深加工,推出了胡萝卜汁等新产品,做强胡萝卜文化,提高综合效益。

▲化龙镇刚推出的“拇指胡萝卜”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好的胡萝卜个头大、成色足,一般通过蒸煮、烹饪或包饺子来食用。如今,随着品种改良,今年新出现的“拇指胡萝卜”不但刷新了人们的印象,而且搅动市场一池春水。化龙镇鲍家村种植大户李良山种了100多亩“拇指胡萝卜”,与大客户签订长期协议。李良山介绍:“国外客户对高品质、便利化农产品需求越来越旺盛,‘拇指胡萝卜’脆甜多汁、产量高,上市后很受欢迎,已打进了国内外商超的精品果蔬区,价格比普通胡萝卜高很多!”
记者了解到,胡萝卜种植加工企业在本地或外地发展,胡萝卜成熟后被运回本地进行初加工或深加工,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我家是务本村的,常年在正宏蔬菜上班,环境不错。公司提供伙食,一天200多元工资,村里上年纪的富余劳动力提个马扎到地里干零工,一天也能挣200元,村里没闲人!”在正宏蔬菜有限公司上班的张红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