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数智赋能高校课程教材教学一体化建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7:10:00    

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为数智赋能高校课程教材教学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近年来,温州理工学院与温州大学“课程设计与评价”联合教学团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探索课程、教材、教学一体化改革,通过创新数智技术应用,破解三者长期割裂的难题,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构建课程教材教学一体化框架。针对数智技术在高等教育应用中面临的资源离散、技术落地难等问题,温州理工学院与温州大学联合团队从“课程设计与评价”的课程建设者、教材编写者与教学应用者三重身份出发,坚持应用为王,集成多方资源,有机整合线上课程、数字教材、知识图谱、人工智能4个关键要素,构建了“双知识体系—双AI助手—双通道混合”的课程教材教学一体化建设框架。在课程内容层面,团队通过在线上课程和数字教材中同时建设知识图谱,构建了课程教材的线性知识结构和知识图谱的网状知识结构的“双知识体系”。在线上课程和数字教材中,同时搭建教学AI智能体和学习AI智能体,从而在载体工具层面实现“双AI助手”。基于学习者需求和教学需要,教师可以选择从线上课程和数字教材两个通道或任一通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混合式教学,从而在教学模式上实现“双通道混合”。这种基于数智技术支持的“课程内容—载体工具—教学模式”三位一体的课程教材教学一体化建设范式,形成了“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全链条闭环,有效推动了高校教学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三元深度交互转变。

推动课程教材智慧化建设。首先,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于课程教材建设。在图谱类型上,基于课程教材内容系统构建知识图谱、问题图谱和能力图谱3类图谱,在保证知识系统完整的基础上突出问题驱动、能力导向;在图谱层级上,首创总图谱、章图谱、节图谱和知识点单元图谱4级图谱,以适应课程教材的线性逻辑。由此,线上课程和数字教材因配置知识图谱而在知识组织上优化为“双知识体系”,线上课程和数字教材的内容基于学科知识逻辑与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呈现为“线性”结构;知识图谱基于学科间、知识点间的融合、联通关系呈现为“网状”结构,从而有效支持学生开展纵向逻辑和横向关联的两种学习方式。其次,将AI智能体应用于课程教材建设。线上课程和数字教材中同时搭建“双AI助手”:教学AI智能体和学习AI智能体。教学AI智能体针对特定学科的课程教材内容进行本地化适配,确保教学内容的精准有效;提供教学策略支持,帮助教师布置任务、生成大纲、课件、教案、课程思政案例等;支持AI作业批改和教学评估,帮助教师作出更科学的决策。学习AI智能体能利用感知与反馈机制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精准的数据记录与分析,并实现多角色协作,提供多种学习方式支持。

探索双通道混合式教学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常态,但随着线上课程智慧化水平的提升和教材数字化建设的推进,混合式教学呈现出更丰富的模式样态:一是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线上课程单一通道,而是拥有了智慧课程和智慧教材“双通道”。二是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动态组合智慧课程、智慧教材、知识图谱与学习平台四要素,开展多种形态的混合式教学。三是充分运用智慧课程和智慧教材包含的混合媒体学习、社交化学习、交互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和“双AI助手”,开展因材施教和创新性教学。

(作者孙芙蓉系温州理工学院副校长,徐田子系温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胡红珍系温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本文系浙江省“十四五”第二批本科和研究生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人工智能驱动下本科课程教材教学一体化改革与实践”[JGBA2024704]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1日 第06版

作者:孙芙蓉 徐田子 胡红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