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户在联合梯田整地插秧。
暑假期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尤溪联合梯田迎来旅游高峰。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沉浸式体验当地独特的农耕文化。
联合梯田开垦于唐开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开凿较早的大型古梯田群之一,绵延8个建制村,总面积10717亩。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当地孕育出与农耕生活相融的独特文化。近年来,尤溪县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挖掘梯田农耕文化底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金名片”愈发亮眼。
“文特派”带来新动能
连日来,尤溪县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郭存勤忙着筹备摄影培训,进一步提升镇村干部和村民的摄影水平。
“村民与梯田朝夕相伴,拿起手机即可随时捕捉美景,他们就是尤溪梯田的宣传大使。”今年初以来,郭存勤手把手教村民用手机摄影,提升他们自主记录乡村生活、传播家乡风貌的意识和能力。他还邀请尤溪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蒋周生在联合中学开设摄影公益课堂,已累计培训师生逾百人次。很多农民摄影作品经互联网传播后,吸引了不少游客。
去年12月,尤溪在省内创新运用“文化特派员”制度,从全县选拔了10名具备较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特长的人员下村驻点,被选派至联合梯田核心区云山村的郭存勤就是其中一员。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夫之所贵者,和也”……漫步云山村,除了梯田美景,沿途悬挂的宣传标语也十分引人注目。这些标语由郭存勤精心制作,既有朱子文化特色,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取向。
在村民自主经营的“云山阁”旅游接待中心,由郭存勤积极联络的尤溪摄影家,正为游客提供导摄服务。“多亏专家指导,我们找到了最佳拍摄点,拍到了绝美照片,真是不虚此行!”从泉州自驾来此的游客石亮齐说。
“文特派”的到来,既给村民带来了“村晚”、新春文化送福等丰富的文化活动,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郭存勤不仅组织摄影家协会会员开展梯田摄影采风,建成梯田影像素材库,为文旅宣传添砖加瓦,还邀请尤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考察云山村传统手工造纸旧址,助力非遗资源活化利用……
土砻、陶制筷子筒、木制福字小米斗……走进位于连云村的联合梯田农耕文化博物馆,琳琅满目的生产生活用具映入眼帘,直观呈现了原始梯田耕作方式,展现了先辈的农耕智慧。
该馆于2023年建成,馆内2000多件展品均由民间收藏家廖燕楚无偿提供。“只要有游客需要讲解,我就从台溪乡的家中赶过来。”廖燕楚说,这些宝贝是他从各地淘来的,像老式碾米机、打谷机、下云草席等展品,就是联合镇村民用过的。
“我们正在申报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荐项目,计划筹建联合梯田农耕文化展陈馆,打造集文化展示、非遗体验、农产品展销、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验中心,让梯田农耕文化被更多人了解和传承。”郭存勤说。
农文旅融合引客来
近年来,联合镇编制《尤溪县联合镇联合梯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订完善《联合梯田保护条例》,对梯田核心区的抛荒田进行复垦,不断强化梯田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我们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做到一季一活动,四季皆精彩。”联合梯田文旅办主任蔡尊永介绍,今年第一季度举办的伏虎岩庙会,吸引了近万名群众和外地游客参与;第二季度的开耕仪式,以各种传统方式祈求风调雨顺。“第三、四季度,我们还将举办联合梯田越野赛、非遗美食活动,用丰富的文旅活动展现联合梯田的魅力。”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鼓起了腰包。“以前地瓜、笋干、银杏果等农副产品销路窄,如今借助文旅带来的客流量,不仅销量大增,价格也上去了。”云山村党支部书记郑雄炎说,村里还与贵州一家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农业”项目,梯田大米成为米粉、八宝粥等食品的重要原料。
同时,当地深挖梯田文化富矿,通过举办青年文艺创作者座谈会、作品分享会等方式,鼓励更多文艺工作者成为梯田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目前,当地已出版书籍《金鸡山上农耕歌——尤溪县联合梯田农耕文化荟萃》,创作《联合五谷丰登》《十万壮美》《万亩梯田叠心澜》等散文、诗歌作品,推出《梯田彩霞》《珠璧联合》等歌曲,梯田农耕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此外,当地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利用,联合白晒花生制作技艺、下云草席编织技艺被列入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联合梯田开耕节、联合伏虎岩庙会、联合明糖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南山婆草根膳食烹制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7月11日,联合镇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当地文艺爱好者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未来,我们将以文联为纽带,发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出联合梯田系列短视频、图文等作品,全面推动梯田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联合镇文联主席董继榕说。(福建日报通讯员 王琨 文/图)
来源:福建日报